昨天腾讯发布了一款酷似手机的智能血糖仪,相比他们的第一款OBD盒子,它来得更加实在一些,锁定的目标群体也相对垂直和精准。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也看到好几家互联网巨头相继发布自家的智能硬件,其中智能路由器闹得最为沸沸扬扬。算上盒子、手环、防丢手表这些产品,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共性呢?
抛开智能二字的话,它们的祖先已经存活了好些年。
手环的前身就是计步器,单在日本就有40多年的历史。Dita创始人MJ去年给我们展示过一款非常老式的电子计步器,虽然看起来非常笨重,但是其售价也相当便宜:10块不到。防丢手表的前身其实是GPS定位仪,utalife创始人老熊去年在接受雷锋网采访的时候也透露过,类似这样的功能的产品,华强北十年前已经存在,当时受到硬件本身的限制,体积偏大,加上华强北电子市场自身的定位原因,因此没有多少普通消费者问津。至于盒子、路由器,传统硬件企业已经做了很多年,用户也比较广泛,就不必再啰嗦了。
不管是小米手环、360儿童卫士还是腾讯的“糖大夫”,从根本上来说,都能在市场上找到相应的传统电子消费品。单从硬件的角度来说,其改进空间还是相对有限的。
一个又一个的“互联网App硬件化”落地案例?
得益于智能手机的发展,它的功能已经远远超过“电话短信”这个层面,它里面的GPS、陀螺仪这种小模块,也在被互联网公司不断挖掘潜能,比如说现在的地图服务,对GPS定位的依赖并不小。
在智能硬件还没被互联网企业关注的时候,其实也有一些功能App在努力地尝试取代一些传统硬件。比如说,2012年的时候,有不少App专门做计步功能的,比如说Nike+、咕咚运动Pro和RunnerMate等(我们当时也做过评测,欢迎查看),随后一些创业公司开始以硬件的角度杀入健康管理领域。
至于防丢,早些年在应用市场上也看到一些,有一位朋友被其女友强制安装,便于24小时监控。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也看到一些创业公司针对儿童、宠物市场打造可穿戴防丢器。
哪怕是血糖仪,也有类似的经历:在互联网企业还没计划打造这种硬件的时候,跟血糖相关的App也不少,主要以纪录数据和推荐饮食餐单为主。
对于互联网巨头来说,复制一个App并非难事,但是如何做出差异性和专业性,硬件的辅助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小米手环、360儿童卫士、糖大夫都是非常典型的案例。
除了价格战,也在打造附加服务
价格战我想不用多说,哪怕是腾讯最新发布的“糖大夫”,也有价格战的迹象:“试纸则通过了美国FDA认证,准度非常高,而且价格也非常便宜,每次只需1元钱,目前市面上主流的血糖仪配套的试纸每次测量需要4元钱左右(摘自腾讯数码)。”
除了打价格优势牌外,他们的产品的确也在努力拉开跟传统消费电子产品的区别。
以小米手环为例,其宣传为“身份ID”,“免密支付”功能也在秘密打造;360儿童卫士拥有区域报警、单向通话功能;而糖大夫除了会对用户发出提醒外,也会通过微信把相应的情况反馈到亲人那边。
从这三个共性来说,国内互联网巨头做智能硬件,还是相对保守一些,主要以“改造”为主。虽然他们未来可以借助价格、服务两个优势双管齐下去争取用户,但是并不见得能够从这些传统产品的市场份额划走一块大蛋糕,毕竟线下渠道是兜售硬件的一个重要途径,而互联网公司在这方面有所欠缺。不过,对于任何一个传统市场来说,一条互联网鲶鱼游进来,对消费者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最专业的智能家电行业资讯报道,最新科技领域专属性媒体,从不跟随别人。只求突破自己—智电网(www.zd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