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国家工商总局(以下简称“工商总局”)公布了2014年下半年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结果,结果显示,此次检测共完成92个批次的样品采集,其中54个批次样品为正品,正品率58.7%。同时,报告称,从各购物网站的检测结果看,淘宝网样本数量最多,为51个,但正品率最低,仅为37.25%。
1月25日,央视新闻频道的每周质量报告报道了这一消息,再次将淘宝网、及众多电商平台推上风口浪尖。
据每周质量报告报道,工商总局、中国消费者协会抽查9个电商品牌,其中7个在卖或假冒或质量不合格商品,问题率约为77.8%。以此次监测中的手机产品为例,报道称,购买的7个手机产品中有5个都是非正品,5个非正品手机产品有4个购买自淘宝网,1个购买自中关村电子商城。工商总局指出,网络交易平台存在网店准入把关不严、信息审查不力等问题,目前已对相关违法经营者和第三方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进行依法查处。
那么,对于淘宝网的这一被查结果,阿里巴巴方面如何回应?
今天下午,淘宝方面做出回应,在其官方微博发出《80后淘宝小二致信工商总局司长:您的抽检程序违规了》一文。文中直接就这份报告所存在的程序性问题点名国家工商总局网络监管司刘红亮司长,认为这份报告不仅抽样太少、逻辑混乱,还存在程序违规问题,并直言“避免黑哨对市场无比重要”。
该小二表示:“我们接受神一样的存在,但我们看不懂的是,屡次抽检和报告中,不同的标准和神一样的逻辑”。“恳请刘司长‘进驻淘宝’”、“大刀阔斧来淘宝打假”。
信中称,“您看,贵司此次共抽检了92批次商品。某电商只抽查了1件,得出了正品率为0的结论。另一家电商只抽查了3件,得出正品率100%的结论。而在淘宝网上一共抽检了51件商品,得出了淘宝仅37%的正品率,也就是63%的售假率。可是,淘宝日均在线商品总量超过10亿件。何况,淘宝是拥有数百万商家经营的大平台,居然是和自营的B2C商家放在同一纬度比较,如果不是疏忽,那么必定是故意。”
信中还认为,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61号《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查检验办法》第17条规定,抽样检验应当保证被抽样人的复检申诉权利。但是,抽检中许多卖家并未受到抽检结果通知,也没有告知当事人有申请复检的权利,就直接向社会公开,程序失当。
此外,在本次工商总局报告中最受争议的“非正品”定义,淘宝也提出异议,据工商总局文件中称,在这次监测中,统一将假冒伪劣产品、翻新产品、非授权正规渠道,含量与宣传不符产品、无3C认证,非中国大陆地区官方正品、不符合《消费品使用说明化妆品通用标签》要求的产品列为非正品。
淘宝指出,现行有效的法律和行政法规中均未使用过‘非正品’的概念,监管部门创设如此宽泛的“非正品”概念。该公开信亦认为对广大商家极不公平,“非授权渠道不等于非正品。因为,不是所有的品牌都拥有从出厂到销售最后一环的完整授权体系。”
实际上,假货问题已是老生常谈,而自电商兴起后,围绕电商平台售假的质疑也从来没有停过。
去年双十一期间,工商总局网监司就曾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天猫、京东商城、1号店、亚马逊、苏宁易购、聚美优品、唯品会及旗下乐蜂网双十一当天促销的商品进行了抽检,207批次中发现了6个电商平台上的15个批次的样品属于假冒商品或高度疑似假冒商品,7个批次的样品质量不合格或标签不符合法律规定。
实际上,此次风暴的核心人物马云早在2011年就曾对围绕淘宝存在的假货问题“喊冤”,马云称,制假售价是社会性难题,假货的源头并不在淘宝,在于部分商家的价值观出了问题,消灭假货的最根本办法是铲除黑色产业链中的关键一环。在2014年的互联网大会上,马云也表示,阿里正在建立一个生态系统,一旦建成完善,生态系统能够产生强大的自我修复功能。互联网生态系统是解决假货问题最有效的地方。
而他认为,电子商务是打假的最佳手段。“今天的网购是透明、开放、可监督的,淘宝就像一面镜子,告诉你‘麻子’在哪里。不是把镜子打碎了,麻子就没了。网络打假难度很大,这不是淘宝一个企业能做的事情,需要整个社会系统共同努力。”
最专业的智能家电行业资讯报道,最新科技领域专属性媒体,从不跟随别人。只求突破自己—智电网(www.zd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