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科技 用人工智能器官代替原有器官不是梦想
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器官将一步一步的取代原有器官。
先说说3D艺术吧,初级生命隐私镜
将呈现出人体内部结构以及诡异的人体移动轨迹,仿佛他们能够看透自己。一位女性体验者试着遮挡自己的身体,她的裸体身影呈现在黑色屏幕上,“初级生命隐私镜”设计者称,它将帮助人们探索和了解自己的身体。这种高科技镜子使用了正电子扫描、核磁共振和X射线扫描技术,使人们能看到他们高清晰身体结构,当体验者站在镜子前,相关图像信息便能处理完成,屏幕上实时投映出扫描图像,便于体验者观察他们的身体内部结构。甚至并未进行扫描的体验者,站在镜子前也能看到一个类似人形的剖析图像。同时,镜子还能呈现体验者是男性还是女性,性识别算法能够匹配体验者的性别。X射线和核磁共振图像可显示骨骼和肌肉的结构,大脑活动和器官功能性。科学家指出,如果体验者站在镜子前,走近或走远,屏幕上将呈现体验者的X射线或者核磁共振人体图像时进时出。
其次,说说微型膀胱感应器
脊椎创伤患者的膀胱可能会丧失感知能力,这就意味着患者不知道何时需要排泄,膀胱的压力甚至会导致肾脏的损伤。挪威科技工业研究院(SINTEF)研发了一款微型膀胱感应器,用来感应并告知患者是否需要排泄。这个细小的感应器目前处在雏形阶段,它可以通过注射的方式进入人体,而后呆在指定位置长达数月甚至一年。这样以来,患者不需要经历疼痛难忍的导管和盐水就能够感知膀胱压力。此外,体内装置上这个微型感应器,患者可以自由活动,这会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感染的几率。它还有一个外部感应器,同体内的感应器通过无线连接来显示膀胱情况。未来或许还可以连接智能手机。这款膀胱感应器将在三个脊椎创伤患者身体上进行临床试验。现阶段感应器只能检测膀胱压力,技术日益成熟后,它可以被用到人体的各个器官。
接下来,说一下新型智能生物材料可诱导器官再生修复
聚苯胺等导电高分子可作为一种新型的智能生物材料,通过其独特的电活性或导电性,可智能地发挥传递细胞信号和控制生长因子或药物释放的功能,从而定向诱导组织器官的再生修复;而且该课题已完成相关的动物实验,显示了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据医疗器械专家人士介绍,由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承担的国家“863计划”课题“智能型生物可吸收导电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与电刺激定向诱导组织再生”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在国际上首先将生物可吸收的导电高分子共聚物与电刺激技术相结合应用于骨科修复,开发了电活性智能骨修复材料、骨科固定融合器件和电刺激增强骨再生等新技术。
最后说一下,智能假肢
智能仿生腿采用人工智能科学的原理,应用整合计算机科学、仿生学,力学,机械学等一系列相关学科的内容,不仅可以实现普通假肢代偿下肢站立行走的功能,保证行走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动态性能,而且,由于“人工智能”科学原理的应用,它突破了机械产品的局限性,具有“思考”和反馈的功能,可以更好地配合人体的功能需求,就像截肢者原有的肢体从新生长出来一样。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