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机器人为智能家居入口 打破壁垒还需时日

2015年,易观智库曾经发布过一篇关于中国智能家居市场的专题研究报告,分析认为至2018年,随着智能家居从基础建设(包括系统及大数据平台)到中端硬件的完善,智能家居产品将被消费市场接受,市场规模将达1800亿元人民币。而根据另一份有关媒体发布的报告,虽然2016年国内已有12家企业融资过亿,且总体融资数额达到26.6亿元,实际上,在2016年下半年,至今可查的较大笔融资仅欧瑞博一例,资本明显遇冷。将两份数据进行对比,纵然相关人工智能技术正渐渐完善,也依然阻挡不了人们对智能家居市场的不看好,更遑论伴随的还有资本的遇冷。

不过,对于智能家居行业,笔者还是比较看好的。根据CNET与Coldwell Banker对美国人智能家居的调查,发现28%的美国人已经拥有某种智能家居产品,而在中国,这一数据尚未达到5%。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这一数值都向我们说明智能家居市场的发展空间还是极大的。

以机器人为智能家居入口 打破壁垒还需时日

以机器人为智能家居入口 打破壁垒还需时日

事实上,“智能家居”这个概念已经存在多年了,此前,在亚马逊Echo意外走红,横扫美国市场的时候,这个概念再一次被人们所关注。此后,国外的谷歌、苹果,国内的阿里巴巴、小米等等竞相开始研究智能家居。路由器、冰箱、台灯……一系列的智能家居用品被生产出来,除了这些传统家电设备,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另类的智能家居用品,比如说可呆萌、可傲娇的机器人。

作为智能家居一环,机器人品种多样

按照性能,机器人可以分为三类: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其中,服务机器人又可细分为个人/家用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而在智能家居生态圈之中,我们所提及的机器人则为前一类。目前,随着家庭的需求以及技术的先进,机器人早已走进了千家万户之中,按照功能划分,它们主要为四种类型:

家务机器人:顾名思义,此类机器人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做家务。在这方面,最典型、覆盖范围最广的就数扫地机器人了,比如科沃斯的朵朵、极思维的守护者等等。另外,还有一些没量产的家务机器人,像Moley公司高达62万元的厨房机器人,BostonDynamics公司的四足机器人Spotmini等。

娱乐休闲机器人:从当前智能家居的机器人市场来看,娱乐休闲机器人的参与者应该算最多的了。在娱乐休闲上,机器承担的主要为一个陪护作用,比如公子小白、YOBY、小优等机器人。

安防监控机器人:其实,该类型的机器人与上面的机器人也有着一些重合之处。只要在运作,机器人都会时刻关注家里的安全,除了发送实时画面,还会进行预警等等,起到了很好的安防监控作用。当然,也有一些专职安防监控的机器人,比如机器人Riley等等。

残疾辅助机器人:就如定义,这类机器人的主要服务对象为行动不便之人,分为外骨骼机器人等辅助类机器人和站立式机器人。在一些养老医疗机构,有一些机器人已经投入了使用,而在家庭中,其普及率非常低,毕竟不是每个家庭都能承受机器人高昂的价格。

成为入口之一,机器人的未来走向

上个月,谷歌发布智能音箱GoogleHOME,再联系到亚马逊的智能音箱Echo,就有不少人开始声称智能音箱是智能家居的唯一入口。对此,笔者也曾撰稿表示,智能音箱并不是智能家居的唯一入口,组合式产品才是最佳方案。其实,说到底,不管是智能音箱,还是组合式产品,其中所运用的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才是智能家居的入门标准之一。

以机器人为智能家居入口 打破壁垒还需时日

以机器人为智能家居入口 打破壁垒还需时日

在人们如火如荼的钻研智能音箱、智能家居传统硬件的时候,也有人表示“机器人是智能家居的最后一把钥匙”。照目前的发展情况,我们或许还不能对此下定论,但是,在机器人生产商眼里,机器人是未来智能家居控制中心的一部分。

性能上,机器人将担任“管家”角色

观看《钢铁侠》的时候,除了Robert Downey Jr以及精彩炫酷的打斗场景,其中的人工智能也让人们为之着迷,尤其是AI管家贾维斯。在现实生活中,Facebook的扎克伯格也打造了一个类似于贾维斯的AI管家,但是相对于贾维斯这类只拥有眼睛、嘴和大脑的AI系统,似乎机器人更具有实用性,除了可以数据分析、家电控制和语音交互之外,它还可以贴身服务,端茶送水样样都行。

对于机器人的功能,极思维的运营经理孙昭称:机器人首要责任就是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而在清洁家庭、感情陪伴等之外,机器人要能够将家庭情况信息按时反馈给消费者,并给予改善建议。另外,游尔机器人科技的CEO孔祥战表示,机器人就是一个平台型的产品,人们可以在上面实现各种功能,或是加入各种功能模块,这是令它成为智能家居入口级产品的特点。而在未来,机器人更多的是担当一个智能管家、智能助手的存在。

目前,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技术上,不少研究团队已经得到了相当不错的成绩,效果几乎可以媲美人类。但是,由于某些技术、环境的限制,当前的机器人还处于一个低智能化阶段,并没有具备成为一个管家所应该拥有的资质与能力。

控制上,机器人与APP并行

前文就提到,在谷歌继亚马逊之后发布智能家居音箱控制中心之时,关于“智能音箱是智能家居唯一入口”的言论甚嚣尘上,而在这种氛围之中又来了一股清流,表示机器人是智能家居的最后一把钥匙。其实,鉴于当前人们的行为习惯,不管是把控制中心集成于手机APP、智能音箱或是机器人,只要是单独存在的,其势必就不能全面满足用户的需求。

正如公子小白机器人的CEO邱楠表示:“在智能家居中,机器人和手机APP是一种并行的关系,两者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合的,覆盖不同年龄层的用户。”而孔祥战也称,机器人作为一个控制中心,它必然与手机这种方便携带的智能产品相连,这样才能够实现它最大的价值。

在智能家居之中,亚马逊的Echo应该是王者,但是它依然有着自己的短板——室外控制。在室内,借助于人工智能语音助理Alexa以及平台上的第三方服务商,人们可以实现打车、购物、控制家电等功能,但走到室外,Echo就没有用武之地了。此时,出现一个类似于苹果的智能家居控制中心APPHomeKit,让人们出门在外依旧可以对家里的家电进行控制,比如在寒冬里提前打开空调、放出热水,到家直接进入暖房、泡个热水澡,那该是一件多么令人身心舒畅的事情。当然,这款与机器人并行的移动产品不一定是手机,只要具备基本的语音识别技术,像手环、手表、项链之类的物件都可以实现这种功能。

现实与理想之间,机器人任重道远

目前,市面上的机器人多达上百家,但说到能够担当“管家”一职的机器人可谓少之又少,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与此同时,在中国,拥有智能家居产品的人数都不到5%,更何况是机器人的普及率。鉴于此等现象,我们可以知道两个事实:一个是机器人并不足够“聪明”,一个是多数人对于机器人并不是那么的感冒。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要想让机器人成为拥有实体的“贾维斯”,并走入千家万户之中,它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面对。

迎合用户,易家居行为习惯

作为一项产品,它的最基本也是唯一的职能就是迎合用户的需求,为用户提供方便,当然,这也是一个产品研制过程中的依据。不过,让人们生活更方便,并不意味着这个产品就能够大获成功,比如运用了人脸识别技术的硬件产品,由于用户的行为习惯等因素,至今没有打开C端的市场,只能盘踞在B端市场,眼睁睁的看着这个市场进入“红海化”。所以,对于一个产品而言,满足用户的需求,改变用户习惯就是那敲开成功大门的“敲门砖”。

让人们去习惯机器人的存在,首先第一件事就是让人们习惯智能家居。虽然经过这么多年,智能家居一直不温不火,但是随着相关人工智能技术的提升,智能家居的未来还是很有看头的,而这其中的关键之一,就是消费观念的不同。在孔祥战看来,在家居这一限定领域内,“6070后更关注的是家具本身所带来的深层含义,比如象征着富贵的红木家具等等,而8090以及之后的人群则更为关注家庭的科技化,他们对于家庭新事物有着很强的参与感和体验感,而这就是一个市场形成的最初的动力和牵引力。”

如果人们对于智能家居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当机器人进入,他们将不会感到任何违和感,从而于潜移默化之间改变人们的家居行为习惯,正如当初的亚马逊Echo。此外,当年轻人接受机器人,他们的行为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中老年人产生影响,正如当初的微信,从青年用户发展到现在的老少皆宜。

技术优化,促人机交互人性化

身为一个管家,最基本的能力就是听懂主人的指令,然后准确的完成命令,而在命令之外,机器人还要能够进行感情陪护、数据分析等等,在这其中,一个自然的、人性化的交互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在交互层面,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技术其实已经达到了标准,但在自然语言理解和人性化回复方面,机器人表现的还是有些僵化,此处参考那些参加图灵测试的机器人便可知晓。哪怕是站在世界前沿的苹果、微软等公司,其旗下的聊天机器人也并不能够与用户进行较长连续性的对话,一不小心,它就能将你扯到另外一个毫无关联的话题,或是回复不明白,而如今已经走进大多数家庭的拍户型机器人,其所能做到的也只是一些简单的语音交互,由此被人们戏称为“放大了的玩具”,智能程度远不达标。

其次是行动力。在功能上,目前的机器人仅仅做到了交互和控制的作用,但在某些层面,它还只是一个“新手”,就比如收拾房间。当一个家庭实现高度智能化,机器人就要做好承担一切事务的准备,而这其中,除了手上的行动力,还包括“大脑”的行动力。从洗衣拖地,到收拾房间,机器人最好可以都能好掌握或是掌握一两种,毕竟还有一些机器人是专职做这些家务的,比如前文所提到的厨房机器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科学家试图通过让机器人产生“好奇心”,继而让起跟剧好奇心的指引去进行自主学习,虽然结果好尚未得知,大那是这不失为一个好消息。而在“大脑”方面,一台合格的机器人要能够根据主人的行为习惯去自行定制提醒事项等等,还要随时随地为主人提供各项“脑力服务”,比如搜个资料、做个分析总结。此外,根据主人健康、心情的各项数据变化,提供不一样的服务,定制健康菜谱、唱首歌什么的。

打破壁垒,造智能家居生态圈

当然,仅仅只是迎合用户的需求、提升性能还是不够的,如果服务没能跟得上,机器人也终会被用户抛弃。在这方面,智能手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论数据监测,然而并没有卵用,论支付等功能,又比不过手机,最后也只是一个“鸡肋”的存在。

据邱楠表述,目前在智能家居领域,机器人是个“单品”,家居的控制一般还是由配合的设备商来执行控制命令的,但由于各项标准的不统一,导致了设备之间的不互通性。华为、小米、美的、海尔等行业巨头都在尝试形成“生态”,说到底就是尝试在定“行业标准”。

的确,打造一个生态圈、自己制定行业标准是每一个智能家居厂商的雄心,但是与其孤身奋斗,不如团结第三方。以传统家电制造商海尔为例,在制造智能家电的同时,它自己也打造了一个机器人,用以控制海尔家电。讲真,海尔打造一个生态圈的想法是不错,但除了自己的产品,它还应该连接第三方服务商,毕竟谁都不能强制性的要求客户家中全部安装海尔家电。如果不能开放平台接口,海尔机器人的价值就不能完全体现,从而也不能完整的整出一个海尔智能家居生态圈。以亚马逊的Echo为对照,虽然人家没生产智能家电,但是依靠着第三方服务厂商的接入,纵然谷歌异军突起,也还是很难在短时间内超越亚马逊。

结语;如今,扫地机器人、陪护机器人渐渐走进大众生活,此前,它们还只是一个扫地担当,一个陪护担当。但是,随着人们对于智能家居认识的进一步提升,以及多项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机器人正在逐渐转型,扫地机器人开始守卫家庭安全、陪护机器人开始学会控制家电。

事实上,《钢铁侠》中贾维斯最出色的一点是拥有“自主意识”,这个特质令它能够像人类一般为钢铁侠执行命令、解决家中的问题。从机器人面世以来,“自主意识”这个问题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之一,但一直也没得到过具体的结论。笔者觉得,随着人造神经网络的发展,机器人拥有意识是一个极大可能发生的事,并且,此前来自纽约伦斯勒人工智能和推理实验室的科学家在Selmer博士的带领下进行的一个实验表明,机器人已经拥有了基本意识。所以,在未来,随着关键的人工神经网络以及一些人工智能技术的完善,拥有一个实体“贾维斯”并不是梦!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报道

相关阅读

精彩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