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观双11之后:快递业迎来大考
2016年天猫“双11”落幕,最终交易数字定格在1207亿元,世人皆叹:这又是一个新的纪录。节前就有不少专家预言,今年双11销售额或将突破千亿,结果不出所料,如此销售高涨的情绪在双十一期间全面释放,消费者果然是出了口恶气,但接下来的等快递之旅,怕是又将这口恶气咽到肚子里去了。
国家邮政局11月12日发布监测数据显示,11月11日全国各邮政、快递企业共处理快件2.51亿件,同比增长52%;全国主要电商企业共产生快递物流订单3.5亿件,同比增长59%,再次刷爆快递业的业务量。
单单就北京地区预计业务量达到6000万件,处理量超过1亿件,最高日处理量可能达到2500万件,同比增长超过50%,是日常处理量的2.5倍左右。可见今年双11火爆的背后承载的是庞大的物流体系。
按照往年的节奏来看,双十一过后,快递业迎来高峰,且在14到16日迎来最高峰,随后波峰渐缓,按经验来看,从双11买完商品之后,到20日左右才能到达手里面,甚至有些“爆品”需要等待时间长达一个月,这等的过程是最让消费者感到着急且无奈的。
然而上亿件快递对于物流产业而言,面临的是一次大考,想要安然度过大考,需要的不仅是物流产业的全线通畅,还是每位快递员的快马加鞭以及每位消费者的耐心等候。不过,按常理出牌并不是当下年轻人的风格,双11后的这次大考,快递界迎来诸多考验。
其一,快递规范形同虚设。
今年6月1日起,《快递安全生产操作规范》正式实施。根据该规定,寄包裹时,必须出示本人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快递单要实名,快递件还要通过快递员的检查验视,否则不能收寄。投递时,快递员应核实收件人身份,按约定提供投递服务;若收件人本人无法签收,经收件人(寄件人)允许,可由其他人代为签收;代收时,快递员应核实代收人身份,并告知代收人代收责任。
然而,规定是有了,但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比如发快件的名字简直天马星空,“宋仲基”、“大美人”等等,这些现象为双十一后的快递行业带来的不少困难。规范不规范,让快递界感到了深深的“蓝瘦”。
其二,量大件多还被催。
除了快递规范形同虚设以外,双十一后量大是每年的特征,今年上亿件快递一时间从平台端下放到各物流点,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就连马云都担心物流系统瘫痪要适可而止。不过,更为悲催的是,消费者可不管这一套,“反正我买了,你就要赶紧给我送到”。频频催单,让快递员们更是火急火燎,手足无措。
其三,地址不明确耽误流程。
当然除了名字不规范以外,地址不明更是成为了快递业受阻的一大障碍。据悉,今年双11期间,不少消费者的默认地址还是那个不太明确的地址,导致快递员走街串巷,就是找不到这个地点,耽误事儿不说,还耽误消费者自己收快递。
快递业今年遇到的挑战更大,上千亿元的成交额一时间增加了更多的快递单件,而重重考验正是检验我国物流产业是否夯实的重要时机。这次“双11”呈现出市场全球化、消费娱乐化、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以及线上线下全渠道联动的四大特征,中国零售行业正在一步步发生着变革,与零售行业一道,快递行业也将迎来一个发展新高度。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