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蒙眼狂奔遇阻,互联网思维真的失效了吗?

12月6日,乐视网股价收于35.80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7.85%。乐视网于12月7日宣布停牌,因造车产生的巨大资金缺口,导致乐视在今年陷入了资金短缺、供应商催款、裁员等一系列连锁风波。

乐视蒙眼狂奔遇阻,互联网思维真的失效了吗?

其实不只是乐视,原来另一家互联网思维代表企业小米,也同样陷入了智能手机产品线出货量下滑、估值缩水的困境。这不禁引发业内思考,之前借助互联网思维和生态概念一向顺风顺水的乐视和小米,为什么前景会被看淡?曾经被誉为宝典的互联网思维真的失效了吗?

互联网思维有巨大价值,但它不是万能神药

我认为互联网思维作为一种方法论,是中性的,现在出现病灶的并不是互联网思维本身,而是人们的心态。互联网思维中讲究迭代创新,但这不意味着品控就失去了意义,尤其是硬件设计如果出现了瑕疵,品质控制出现了漏洞,这些是靠软件迭代升级所无法替代的。所以把纯软件的产品迭代方式,照搬到智能硬件创新上,出问题是必然的。

乐视提出由“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组成的乐视生态,我认为在战略上是具有前瞻性的,在商业模式上也是巨大的创新,至少在内容创建和收费用户培养上,乐视电视对整个行业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乐视电视因此取得了销量上和品牌上的双重收获。

但我看不透,或者是不理解的是,乐视所谓的生态化反,究竟如何实现。当每个业务线都不能做到行业绝对领先位置,产品体验不能做到极致,那么诸多的产品线组合起来就能产生奇迹吗?

智能手机、智能电视、乐视体育,这些可以通过内容和数据来实现互通和融合创新,有生态化反的可能和意义,但智能汽车与智能手机和智能电视业务其实并没有强关联性,仅仅是因为智能汽车未来有庞大的市场潜力,就被生硬地加入到乐视生态之中。

过度的贪大求全,追求扩张速度,而忽视了风控和资金承受上限,在资本越发谨慎的今天,一些投资者面对乐视网未来的不确定性,选择了减持观望,这也使得乐视网近期的股价出现了一波震荡下调。乐视作为明星企业,受到了媒体的高关注,乐视资金短缺的问题今年被媒体在连绵不断的报道,这其实也客观上造成了乐视再融资的难度。其实在我看来,乐视生态的商业模式有很多可取之处,比如乐视电视的产品体验和用户口碑都不错,只要稳住阵脚,摈弃掉那些不切实际的盲目发展,乐视未来还是值得期待的。起码,乐视应该把造车和乐视网的正常业务,建立起严格的财务防火墙。而媒体也不应对互联网思维和乐视生态的商业模式一棒子打死,出货量猛增时就一好百好,资金链紧张时就一无是处,其实互联网思维有很多闪光点是值得借鉴和保留的。

任何新商业模式都需要完善和迭代,一招鲜不能持久

现在有个有趣的商业现象,虽然小米手机的出货量连续多个季度出现下滑,但原来主要以小米为学习目标的互联网手机品牌荣耀,因为更注重品质、不打价格战,销量取得了连年攀升;而在乐视从风光无限,走到今天资金链异常紧张,另一个互联网电视品牌酷开,也同样是凭着汲取互联网思维的精华,得以快速壮大,成为了互联网电视逆市成长的典型。这种改良型的互联网品牌走向成功,说明任何新的商业模式都需要不断的完善和迭代,一招鲜吃遍天在互联网时代已经越来越难持久。

其实严格来说,乐视电视和小米手机,更是纯粹的革命者,正因为他们的闯入,传统手机和电视行业在被彻底颠覆和重构,这就造成了一个巨大的问题,这些革命者需要彻底打破旧秩序,虽然这有时会体现在产品价格骤降等有利于消费者的情形,但对于产业合作伙伴来说,这种变革是一个双刃剑。

例如,MTK曾经雄心壮志想进军中高端,但因为红米采用MTK的方案直接定价千元之内,所以彻底打乱了MTK的产品布局,所以MTK对于小米其实是心有怨念;乐视在内容建设上,对自己的自制剧支持力度更大,这也造成了一些内容供应商的担忧。乐视和小米其实都存在一个问题,他们开创的新商业模式中,合作伙伴既有的商业利益很难保证或者是直接导致受损。

而一个极端的反例则是OPPO、vivo,按理说它们狂投广告、注重线下渠道的模式,在今天应该打不过互联网手机品牌,但是因为OV给生态链上每个参与者,都预留了合适的利润空间,所以渠道和媒体是真正在帮助他们一起成长,因为它们可以从中获益。

作为传统电视巨头互联网化的排头兵,酷开电视不去多说自己有多少个黑科技,而是依托在电视行业中深厚的技术积累,在面板选择和技术规格上,能够保持足够的硬件竞争力,而且在品控上非常严苛,坚守工匠精神,所以酷开电视在用户中具有很好的口碑效应,这与手机领域的荣耀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并不是同类产品中价格最便宜的,但却是可靠放心的选择。

更为重要的是,酷开走的路线更为开放,酷开在游戏领域引入了腾讯,在视频上引入了腾讯、爱奇艺,在生活服务类引入了携程等,这些外部引入的公司并不是酷开股权关联的公司,所以酷开选择合作伙伴就会比较单纯,哪个服务和应用给消费者体验最棒就选哪个,而不用去考虑各种公司之间的血缘关系,这也是酷开“大内容”战略被业界普遍看好的理由,因为合作伙伴参与其中可以分享价值,而不是被盟主拿走大头。

一个生态系统想成功,盟主就不能拿大头

现在是体验经济高度发达的时代,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和价值观也越发理性成熟。例如,大多数消费者不会太在意它选择的智能电视品牌,是与哪些元器件供应商和内容服务商合作,他们在乎智能电视的最终画质、音效,在乎有多少精彩的电影和烧脑神剧,他们要的是顶尖设备体验和内容服务。

生态系统,对于大多数消费者而言是虚的,对合作伙伴而言,更重要的是提供了有价值的内容和服务,能不能获得合理的利润回报。现在厂商言必称生态建设,但在我看来,不少厂商搞得生态就是把自己关联企业的应用和服务打包优先推送,对于外来者挑三拣四或者是各种盘剥,这种所谓的生态,其实是剥夺了消费者的正常选择权,这在互联网应用领域非常突出。

我个人更推崇酷开这样更开放共赢的体系,要想获得好的推送和位置,就拿内容和服务来说话,别再说咱两家都是一个大老板、生意要优先自己人,那是搞山头政治,不是做健康的商业生态。在生态建设上,我认为国内厂商都需要向苹果认真学习,让开发者拿利益大头,这个生态怎能不火?

虽然乐视、小米短期内遇到了成长的烦恼,但我认为互联网思维和生态思维,并没有失效过时,它们需要不断地去完善和迭代,而事实上,酷开、荣耀等互联网新品牌的崛起,也证明了互联网品牌一旦把互联网思维和传统行业注重的品质和创新进行有效融合,在生态建设上真正走开放共赢之路,那么就会迸发出强大的增长势能。

互联网思维并没有失效和过时,过时的只是抱着互联网思维的口号过日子的企业和决策者。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报道

相关阅读

精彩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