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取“金字塔上的皇冠” 医疗机器人怎样才能“弯道超车”?
近年来,在科技进步的带动下,机器人产业风生水起,引起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
8月23日,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在亦庄开幕,这次大会以“创新创业创造,迎接智能社会”为主题,全球机器人行业的领先企业济济一堂,各种“明星”展品争奇斗艳,给人们描绘出一幅充满科幻色彩的机器人世界图景。
在这次大会上,一款被称作是“国际领先水平”的天玑TM骨科手术机器人,吸引了无数参观者的目光。这款机器人由北京积水潭医院等多个单位联合研发,是国际上唯一能够开展脊柱全节段、骨盆及四肢骨折手术的骨科机器人系统,把我国医疗机器人技术推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实际上,天玑TM骨科手术机器人只是医疗机器人领域的一个代表。医疗机器人由于其所在领域的特殊性,产品的技术密集程度、资金密集程度都很高,一直被视为医疗器械产业的“航天工程”及“金字塔上的皇冠”,是各种先进技术的集大成者。
目前,业内普遍将医疗机器人分为手术、康复、辅助、服务机器人四种类别。据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医疗机器人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显示,手术机器人占全球医疗机器人份额60%以上,是占比重最大的一个类别。
现在看来,我国医疗机器人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从政策方面来看,国家把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作为重要的发展领域。而在前不久发布的《关于印发“十三五”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的通知》重点制造专项中,也把医疗机器人作为重点的前瞻技术和产业发展方向,因此该行业前景看好。
三大要素驱动 “金字塔上的皇冠”迎来机遇
近年来,随着医疗机器人在产业化与商业化中的应用探索不断加温,开始在临床诊断、外科手术、家居护理和预后康复等领域大展身手。医疗机器人作为一项新兴技术,正在给越来越多的患者带去健康和快乐。
马云曾经说过:下一个能超过我的亿万富翁,一定出现在健康产业里。而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在其著作《财富第五波》中,将健康产业称为继第四波网络革命后的明日之星,认为目前尚未普及的保健产业将为美国下一个10年创造兆亿美元的商机。这些言论,既恰如其分地指出了健康产业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预示着医疗机器人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
据BCG波士顿咨询数据,截止2016年1月,全球医疗机器人行业每年营收达到74.7亿美元,预计未来5年年复合增长率能稳定在15.4%;未来将形成高达万亿的产业链。
业内人士认为,就国内市场来看,有三个因素驱动医疗机器人将迎来“史上最快”的发展时期,分别是:对各种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巨大高端技术需求、老龄化对老残辅助和护理的社会压力以及高素养医护人员的缺乏所导致的供需矛盾。在这三大因素的推动下,我国医疗机器人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医疗机器人将成我国医疗工具和手段的前沿发展方向。
从市场来看,据研究机构GCiS在2016年的统计,去年中国医疗机器人市场价值是7.91亿元人民币,比2015年增长34.4%。预计到2021年,医疗机器人领域的价值至少会增长到22亿元。现在,从外科手术到康复护理,医疗机器人正在跃跃欲试,准备大展身手,改造我国医疗护理产业的方方面面。
两大因素制约 产品同质化严重
随着医疗机器人在现代医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功能与地位的讨论也逐渐兴起,一些乐观的人士认为,在未来医疗机器人将会取代医生,影响到医务人员的就业。
虽然前景看好,但是由于国内医疗机器人起步较晚,面对技术、资金的制约,因此其技术含量相对还比较低,产品多集中于中低端医疗器械领域,严重束缚了其快速发展的步伐。像天玑TM骨科手术机器人这样技术先进的产品在国内尚属于凤毛麟角。
而医疗机器人除了技术问题之外,另一个制约因素就是资金问题。北京智慧制造研究院院长、北航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王田苗就认为,医疗机器人行业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投资周期较长,“从技术到产品的临床应用普遍需要超过十年的时间”。
在技术、资金两大因素的制约下,导致国内数千万家企业都不敢轻易涉足医疗机器人行业。据GCiS的调研,现在布局医疗机器人领域的企业只有屈指可数的不到20家。其中有六七家新兴公司处在产品研发或临床试验阶段,而且有一些企业的产品已完成临床试验,正等待国家管理部门的审批。
目前来看,虽然医疗机器人好处多多,但是由于核心技术缺失,国产医疗机器人的市场占有率很低,而且碎片化、同质化非常严重,市场基本上被进口产品垄断。以手术机器人为例,现在国内实现临床应用的手术机器人主要是进口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手术机器人设备仍有待研发。
四项主要措施 避免“各自为战”
目前,医疗机器人作为新兴行业,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与美国、欧洲都处于“婴儿期”,都处于刚起步阶段。为加快该行业发展,我国可以加大对医疗机器人研发的支持力度,实现“弯道超车”,以抢得先机。
首先,建立医疗机器人行业标准,以避免“低端产能”重复建设。目前,有关医疗机器人的行业标准仍是空白。业内人士建议未来两三年内,由研究机构、医疗机构、指导标准委员会、行业协会等牵头,辅以高校、医院、研发机构,形成一些通用标准,比如机器人要满足哪些功能、安全条件,不能“把神经恢复了,却把关节弄坏了”。
其次,政府加大扶持力度,打造一个多元协作的平台。这个平台涵盖高校、医院和研发机构、企业等等,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作用,实现人才、技术、资本的对接,共享数据和研究成果,改变过去各个研究部门“各自为战”的情况,避免大多数研究还没有走到产业化就夭折的情况,减少资源浪费。
再次,要加强人才培养。科技人才是创新的动力源泉。在医疗机器人的四种类别中,要根据不同的技术要求分别组建研发团队,确定各个研发团队的领军人才,给予研发团队和领军人才项目和资金支持,实现在核心技术领域的突破,切实提高技术水平。另外要推进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深度融合,推出具有市场需求的医疗机器人产品。
最后,发展医疗机器人要避免炒作,戒掉浮躁心理。医疗机器人的研发周期比较长,这就需要发扬精益求精的精神,面向市场实际需求,踏踏实实搞研发,切实防止概念炒作、泡沫化、低端化以及无序竞争,从而把注意力放在如何使这项前沿科技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正如天津大学机械学院院长王树新所说:“做医疗装备投资的耐心要提升,不要现在的三年至七年,一定要在七年至九年这样的期望范围内才能获得更大的收益。”
总之,在科技进步的带动下,医疗机器人大发展的趋势已经势不可挡,在这一过程中,还需要“医工院”相结合,充分发挥合力作用,做到兼收并蓄,开拓创新,齐心协力摘取“金字塔上的皇冠”升级医疗机器人产业。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