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安全靠可视门铃?需要先警惕会不会引发隐私权纠纷
近日,有朋友向E侠诉苦,她的对门邻居在没有通知的情况下突然装上了一个可视门铃,朋友住在老式六层板房里,一梯两户,门对门也就不过两三米的距离,可视门铃正对着自家大门,每次走到门口,邻居的可视门铃总会闪烁光圈,提示有人经过,开门关门,朋友总感觉背后有双眼睛,更让她不安的是,自己家人什么时候出门什么时候来客人等隐私感觉也被这个可视门铃观察了个清清楚楚。
随着智能家居的技术进步,家庭智能安防市场也快速发展,智能门锁、可视门铃、电子猫眼等新型安防设备受到年轻人的喜爱,不过随之而来也滋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尤其是关于“隐私权”的纠纷不断。
家庭智能安防产品市场增长,可视门铃处于成长期
今年,有一部电影《门铃》就讲述了独居女性发现家中被陌生人入侵,生活陷入惊恐不安的故事,据悉这个电影还带动了家庭智能安防产品的热销。据民政部此前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单身成年人口高达2.4亿人,其中超过7700万成年人是独居状态,预计2021年这个数字将上升到9200万。
独居女性、空巢老人等正是家庭安防设备所瞄准的目标消费者,以可视门铃产品为例,通过与wifi和手机连接,在手机上就可以看清来访者与逗留者,并可以远程通话,还有拍照存档、防拆报警等等功能,很好的保证了居住安全。
据IDC数据,2020 年全球家庭安全监控出货量达 1.64 亿台,中国家庭安全监控(包括监控摄像头、智能门铃)出货量达 0.33 亿台,IDC 预计到2023 年中国家庭安全监控出货量将达到 1.16 亿台,3 年 CAGR 为 41%。
据艾媒咨询测算,预计2022年可视门铃的市场规模在30亿-40亿之间,针对可视门铃的发展现状,艾媒咨询首席分析师张毅分析,“市场目前处于成长期,每年的增长率在8%左右,预计未来会持续增长4~5年。”
但是作为新兴的智能家居单品,可视门铃产品并非没有不可替代性,据CBNData发布的《2021智慧家居趋势报告》数据显示,有超过40%的消费者把是否能提升安全感纳入理想智慧家的重要考量。作为归家入户的第一道保障,消费者对智能门锁、智能门(智能门+门锁+猫眼等一体式产品)、智能门铃、智能猫眼的青睐程度分别为55%、47%、32%、31%。也可看出一体式产品与单品之间不少功能是可替代的。
张毅表示,“目前像智能猫眼、可视门铃都有一些可替代的产品,对于大部分家庭来讲,可配套的产品可能更合适一些,市场也呼吁这种不可替代的竞争力更强的产品出来,行业如果想要发展的更好,产品升级是目前需要发力的地方。”
品牌集中度较低,隐私权争议难解
另一方面,作为新兴产业,可视门铃还未形成清晰的品牌竞争格局,E侠查询企查查数据,截止6月23日,与“可视门铃”相关的企业(正常状态)共有1177家,在电商网站上,销量较高及大家熟知的企业有萤石、小米、360、华为、TP-LINK、海尔等等。
可视门铃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提供“安全感”,那用户使用感受又如何呢?在电商网站产品评论以及黑猫投诉上,可看到一些不满意的声音,其中既有“摄像头不清晰”、“门铃误响”、“经常掉线”等基本功能的吐槽,也有关于前文E侠讲述的关于隐私权的纠纷。
张毅认为,“当前可视门铃的行业门槛不高,是这个市场非常典型的一个特征,市场需求变化也比较大,这就意味着,在产品品质和内涵上下功夫的话,可以找到突破点和亮点。”
可视门铃发展还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关于邻里之间隐私权的纠纷,自可视门铃面世以来,就有多起邻里之间关于隐私权的诉讼和纠纷,从多起诉讼的判决结果来看,判决往往也会支持原告关于侵犯隐私权的诉求,责令拆除可视门铃。
有法律人士表示,“安装可视门铃等智能家居设备,应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选择合理安装方式和位置,减少对相邻方的隐私等权益的侵扰,如果确实无法避免拍摄到相邻方,应与相邻方协商取得同意。”
那么,从品牌来讲能不能规避关于隐私权侵扰的问题呢?E侠针对可视门铃安装是否能设置较短的距离不摄录邻居信息的问题随机咨询电商卖家,有品牌客服表示,“可以设置但是不能保证”。
“隐私是一直以来讨论的比较多的,因为涉及到视频,就难免会有隐私权的争议,要看产品服务方的能力、品牌背书以及企业对隐私安全相关法律和数据保护的落实情况,这些都很重要,”谈到可视门铃面对的隐私权争议难题,张毅表示。
可视门铃在内的家庭智能安防正在迎来快速增长期,同时行业也面临着不少的问题,具体到可视门铃而言,可替代性产品的加速出现,门槛不高尚显混乱的品牌竞争,以及产品不得不面对的隐私权争议等等,使得可视门铃后市发展仍然面对不少的挑战,“市场的整体规模要突破,还需要有更好的产品作为支撑和保障,”张毅认为。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