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阿里和深圳迪蒙攻防看"舆论战"
警方上门执法,这是让很多公司感到难堪的出名方式,深圳迪蒙对此却是津津乐道。从一开始,它就显露出把玩舆论的高手风采。
近日,一个名为"淘金地"的微信公众号发文表示,该公司微信号负责人被深圳及杭州警方上门问询。因标题中涉及个人被"阿里巴巴"、"警方连夜跨省抓捕",并使用大量笔墨渲染了警方执法中的"粗暴",称之为阿里巴巴的"爪牙"。让人联想到此前一系列的"追捕事件",塑造为个人对抗大公司及公权力的英雄形象,受到了网友的同情,短短时间内该文章就遍布微博和微信朋友圈。
随后阿里巴巴官方解释,"淘金地"母公司深圳迪蒙公司身份是一家B2B电商企业,因为长期对阿里巴巴公司及高管造谣和诽谤,因此向公安机关报案。
但是这个解释在被挑起情绪的民众眼里显得非常无力,即便后续有媒体翻出"淘金地"之前在微信公众账号发布诋毁阿里的文章(不少出名的谣言赫然其中),结尾处则附上自己企业的广告。考虑到媒体翻出之前文章的传播面十分有限,阿里仗势欺人的形象就此定格。
这是一起非常典型的互联网时代的传播案例。迪蒙利用了人们哪些情绪来达成自己的目的?
一、开启弱者"模式",个人对抗整个世界
在淘金地的公众账号中,人们感受到的是警方突然上门,粗暴找微信账号负责人提走问话,以及"宣称阿里要搞他,阿里有后台",警方是阿里爪牙等关键情节和意识,真正的原因被有意略去。
重点突出了自己作为个人,被警方和阿里如何对付。鲜明的个人VS大权力对峙印象。
面对类似指控,像阿里巴巴这类有道德洁癖的公司肯定坐不住。事实上,阿里巴巴确实很快出来解释,并非针对个人而是2家企业之间的事,而此时不管怎么解释都不可能完全扭转--可以想见的是,阿里巴巴是一家大公司,相对于有血有肉有情节的"个人遭遇"而言,显得苍白。
而接着警方也将不得不出面解释,基于同样的道理,警方只能就程序合法以及执法过程中的行为作出辩白。再好的文采也敌不过煽动性的个人际遇。
正如某句名言说的那样:在鸡蛋和高墙之间,我将毫不犹豫站在鸡蛋这一边。深圳迪蒙一开始就开启弱者模式,抛开自己的企业身份,将自己"个人化"、"鸡蛋化"。
二、满足人们对于阴谋的想象
扮演弱者很重要的是制造出一个"强者"。尤其是该"强者"具备公众的"阴谋想象"--如果没有,就制造出阴谋。
在该案例中,警方,尤其是"杭州警方"和"阿里巴巴"就成为制造出来的强者。"杭州警方连夜跨省追捕"、"阿里巴巴背后有后台"。这些话语满足了人们长期以来对公权力和大公司的"罪恶想象"。
尤其是基于此前一系列的事件,"跨省追捕"和"查水表"都已经成为民众狂欢式地对于公权力不满的宣泄,不得不说这个点找的非常准,其公众号的文案中牢牢抓住了这个点,渲染也非常到位,例如公司高管出面维护下属,但仍无法阻止"自己"被带走,符合公众对于"弱者反抗无力"的想象,堪称范文。
对于"阿里巴巴"而言,其公众形象中除了假货之外挥之不去的是"官二代"入股、日资企业和有政府后台传闻,深层原因是人们无法全然接受一家公司在十多年间成长为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公司。从各方面来看,阿里巴巴都是一个普通到极点的公司,这就使得"有后台"这个理由成为解释其成功的最粗暴也最便捷的方式,也最符合人们对于当下政商环境的认识。
因此在迪蒙的传播中,特别强调了"阿里驱使警方"、"警方透露阿里有后台"、"阿里要弄死你分分钟"等话语,来满足"阿里果然有后台"、"有政治阴谋"的想象。
这些策略非常高明,一方面强化了自身弱者的姿态,另一方面也成功地给阿里巴巴和警方制造了很多新的需要解释的问题点,将问题引向另一个方向--避开事件的核心问题(是否造谣和诋毁)。--当然,对于冷静的观众来看,这个策略又在更大程度上再次坐实了其"造谣诋毁"的嫌疑。
三、对竞争对手低成本精准造谣+广告
通过追溯"淘金地"这个微信公众账号近几年发布的文章,可以发现深圳迪蒙长期如一地执行了造谣+广告策略。一方面造谣是吸引关注力的最低成本的事,另一方面打击竞争对手后,附带自己的业务广告。
在造谣文章中,主要观点有"淘宝培养了3000多万脑残、脖歪、胸凸、腰坏、腿瘸群体"、"淘宝没有交一分钱的税收,偷税5万亿"以及《淘宝不灭亡中国不富强》、《淘宝阿里偷税5万亿,超过100个国家GDP》等。
深圳迪蒙使用"据有关机构统计"、"有分析人士指出"、"有观点认为"等为自己撰写的谣言开脱,深谙"谣言制造家中坐辟谣跑断腿"的"不对称战"策略--显然,要引起人的关注,造谣,尤其是造一家大公司的谣言总比吹嘘自己很牛逼要来的有效,至少会有大量的人来看,特别是关注者往往是这个行业人士--所谓"谣言的精准投放"。
但所有的文章目的都是为了吸引人转发,归根结底都带上了自己的广告:"淘金地--华南地区最大的B2B电子商务平台,中国B2B电子商务十强。……拥有830万中小微企业会员,平均每天活跃买家超过10000家,覆盖全球3000多个城市、300多个行业,影响商务人群超过1.2亿。"
一个如假包换的阿里竞争公司,若广告所言属实,那么这甚至是一家堪与阿里平起平坐的国家化大公司。其执行"造谣+广告"的策略的目的也就一目了然了。
四、就怕你不理我
这一系列的做法的核心目的是为了业务发展,从头到尾,深圳迪蒙都处于主动地位。造谣之后,阿里不辟谣,我赚到了;阿里辟谣了,我也有关注度了,照样赢;简而言之,就是"不理也好,理我更好"的寄生虫策略。
即使是阿里巴巴已经报警之后,在警方执法时,深圳迪蒙也能从容不迫地施展上述手段,使得自己弱者化、个人化,并不惜铤而走险,挑拨民众与警方的关系。真是印证一句话,富贵险中求。
五、这一策略怎么破
从淘金地的微信文章来看,借骂淘宝来出名的做法持续有一段时间。阿里巴巴应该也是不堪其扰最终决定不得不出面"理他"。但对于这样的竞争行为,究竟哪种方式才是合适的,才能解决问题--这才是个好问题。
1.删贴?
上面有不少文章的传播面非常大,除了原帖之外,不少营利性的公众账号也转载了。相信阿里应该也找过不少账号尝试去删除这些谣言。但即使肯删,删也不如发的快,更何况源头具在。这方式走不通。
2.找微信维权?
微信公众号的出现诞生了一大票的"生意",由于其发帖自由,且传播渠道隐秘,很快撕开了正规新闻的阵线,成为谣言传播的核心渠道之一。尽管因为各种原因,微信加强了对公众号内容的控制,但缺乏行之有效的准则。另外,出于竞争关系,微信官方主动或者应阿里的要求删除这些稿件的可能性极低。这两家巨头本身还在打着架呢。
3.起诉+报警
目前还没有消息说阿里巴巴向淘金地发出诉讼,向警方报案是已经得到确认的。从程序上来看,面对竞争对手的恶意中伤,报警处理是切实可行的做法--尽管这样也被对手"以退为进"。但除此之外,别无他路。
小结:关于阿里和深圳迪蒙的攻防现在还仅仅是开始,这注定是一场有剧情的大戏,拿到舆论主动权的深圳迪蒙还有哪些大招,拭目以待。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