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守护孩子“腕上安全”
你知道吗?在我们的周边,每3个孩子当中,就有1个有智能手表。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儿童智能手表消费市场,5岁至12岁的儿童约为1.7亿人,儿童智能手表的市场普及率约为30%。
临近儿童节,不少父母会想着为孩子购买一块儿童手表当礼物,用来定位、监护、防意外。不过,随着用户增多、技术进步,如今的儿童手表更像是一部戴在手腕上的,集定位、通话、社交、娱乐、学习、购物、拍照、搜题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智能手机”。
最初定位为“安全”的儿童智能手表,如今“卷”起了配置与功能。这引发了家长们的担忧。比如,社交、娱乐等功能的添加,会不会让孩子沉迷其中?部分游戏软件重复扣款、多次扣款等问题,孩子会不会被诱导消费?手表功能愈发复杂,会不会有游戏血腥暴力、少儿不宜等内容“悄然混入”……
这些担忧不无道理,相较于成年人,儿童的自制力和自律性较弱,对网络风险的识别能力也较弱。若儿童智能手表有过多的功能却没有相应完善的保护机制,既可能因程序漏洞导致网络成瘾、带来安全隐患,也会在无形中淡化孩子的现实社交能力、主动思考能力等,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如今,孩子们接触网络、使用网络,可以说是必需的基本能力和素养。因此,不能简单粗暴“一刀切”,也不能一味放任和纵容。对于不断升级的儿童智能手表,我们要“管好”,进而让其“用好”。
作为制造商要着眼长远利益,也要担负社会责任。有观点认为,儿童手表之所以在功能上不断做加法,其目的之一是以品牌和产品升级为幌子,形成产品提价的理由,本质是利益驱动。这与家长们简单的安全诉求背离。而过多强调功能、炫酷,又可能对未成年人还未成熟的消费观形成刺激。
商业逐利无可厚非,但站在行业健康发展的角度来看,儿童手表的厂商们还需放长眼光。若一味与家长们的诉求背道而驰,只怕买单的父母也会“用脚投票”。作为儿童用品的制造商,也应担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儿童手表的设计要与未成年人的成长阶段相契合,以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为初衷。具体来看,一方面要谨慎添加附加功能,要有严格的应用规范,加强信息安全保护。防止成为“新型电子镣铐”;另一方面,也要为家长提供“把关”支持,在家长端进行精细优化,协助家长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
针对儿童智能手表行业乱象,监管也要及时跟上。相关部门继续加强行业审核与监管,规范健康指引标准,并根据新情况不断完善制度。前不久,英国要求社交媒体平台“驯服”算法,将有害信息过滤或降级以助力保护儿童。我们不妨借鉴国外一些国家的做法,把儿童接触社交媒体纳入监管范围,加强儿童智能产品和应用的审核和整改。也可以及时发布关于儿童智能产品的设计与推广指导规定,让企业在开发相关产品时有法可依。
有人说,一代人都有一代人的“沉迷”。“80后”的童年,沉迷于抓石子、拍纸片、跳房子;“90后”的小时候,家家户户有了电视机,就算家长不允许,他们依旧沉迷偷看;“00后”的孩子们,玩具更加多元,电脑、平板、智能手表……
今天,我们谈论儿童智能手表,目的并非为了限制,而是要进行引导,为未成年人构筑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帮助未成年人提高网络素养,引导他们正确应对数字化生存的考验。
成长环境影响成长路径,家校双方应共同营造良好氛围。比如,父母到家后,减少使用手机的时长、培养健康爱好、丰富现实社交场景等,争做孩子好榜样,稳稳托起儿童健康成长的明天。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报道